《素芭》的故事梗概

www.darentang.org    2024-06-15
印度泰戈尔的《素芭》的简介内容~

  当这个女孩子起名叫素芭细妮的时候,谁会想到她竟是一个哑巴呢?她的两个姐姐名叫素可细妮和素哈细妮,为了使名字相似,她的父亲把最小的女儿起名叫素芭细妮。大家为了方便,都叫她素芭。
  她的两个姐姐都照例赔了钱好不容易嫁了出去,现在这最小的女儿就像一个沉重的负担,压在她父母的心上。大家似乎都认为她既不会说话,当然也不会有感觉;他们就随便地当着她的面谈论她的前途和他们自己的苦闷。她从小就知道神把她像灾祸一样,送到她父亲的家里,所以她总是远远地躲开人群,想法子呆在一边。只要他们都能把她忘掉,她觉得她就能忍受一切。但是谁能忘掉痛苦呢?她父母的心日夜地为她伤痛。特别是她的母亲,简直把她当作自己身体上的残疾。对一个母亲来说,女儿比儿子更是她自身最亲密的一部分;女儿的毛病,是她自己羞耻的根源。素芭的父亲巴尼康达爱她胜过爱其他的女儿;她母亲却讨厌她,就像讨厌自己身上的污点一样。
  素芭虽然缺少说话的能力,却不缺少一双垂着长睫毛的大黑眼睛。她心里有什么想法,她的嘴唇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地颤动着反应出来。
  当我们用言语表达思想的时候,言词并不容易找到,必须经过一个翻译过程,这往往是不准确的,于是我们就会发生错误。但是这一双黑眼睛却不需要翻译;思想本身就反映在这眼睛里。在眼睛里,思想敞开或是关闭,发出光芒或是没入黑暗,静悬着如同落月,或者像急闪的电光照亮了广阔的天空。那些自有生以来除了嘴唇的颤动之外没有语言的人,学会了眼睛的语言,这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,像海一般的深沉,天空一般地清澈,黎明和黄昏,光明与阴影,都在这里自由嬉戏。哑巴具有“大自然”的那种孤独的庄严。因此别的孩子们几乎害怕素芭,从来不和她一起玩。她像午夜一般地沉默、孤寂。
  她住的村庄叫做昌地浦。这村的河流,在孟加拉算是小的,它只在窄小的地区里流着,像一个中产阶级的女儿。这一条忙碌的水从不泛滥,只安分守己地流着,仿佛是它沿岸的村子里每一户人家的一个成员。河的两边都是人家和树木成荫的河岸。这位河的女神从宝座上走下来,成了每家花园的花神;她用敏捷、愉快的脚步,忘我地做她无穷无尽的祝福工作。
  巴尼康达的房子临近河边。过往的船夫都能看到这地方的茅舍和草堆。我不知道在这些代表人世间财富的东西中间,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姑娘,当她工作完毕之后,偷偷地溜到水边,坐在那里。在这里,“大自然”满足了她想说话的愿望,并且替她说话。小溪的微语、村人的声音、船夫的歌唱、鸟鸣、叶响,都和她的心跳揉合在一起。它们变成了声音的巨浪,在她不宁静的心灵上拍打着。“大自然”的低语和动作就是这哑女的语言;那长睫毛遮盖下的黑眼睛的话语,也就是她周围世界的语言。从那蝉鸣的树上,直到静寂的星辰,只有手势、姿态、流泪和叹息。在炎热的正午,船夫和渔夫都去用饭,村人在午睡,鸟儿静悄无声,渡船闲着,辽阔的忙碌的世界从劳作中停息了下来,忽然变成一个孤寂、严肃的巨人,这时候在引人入胜的广阔天空之下,只有那无言的“大自然”和一个无言的女孩子,极其沉静地坐着——一个在光芒四射的阳光之下,一个在小树的树荫中。
  但是素芭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。在牛棚里有两头母牛、沙巴西和邦古利。它们从来没有听到她叫过它们的名字,但是它们听得出她的脚步声。她虽然说不出话来,却爱怜地嘟哝着,它们了解她这轻柔的嘟哝比一切话语都深切得多。当她爱抚它们,斥责它们,或哄劝它们的时候,它们对她的了解比人们对她的了解还深。素芭常来到牛棚里,抱住沙巴西的脖子;她常用脸颊偎擦着她的朋友,邦古利就转过它慈祥的大眼睛望着她,舐她的脸。这女孩子每天照例来看它们三次,此外还有不定时的访问。什么时候她听到使她难过的话,她就随时来看她的哑巴朋友。它们仿佛能从她的沉郁的目光中体会到她精神上的痛苦。它们就走近前来,用角轻轻地摩擦她的手臂,试图用无言的无可奈何的方法来安慰她。除了这两头牛以外,还有几只山羊和一只小猫;虽然它们也表示出同样的依恋,但是素芭对它们的友情是不同的。不论是白天黑夜,只要一有机会,那只小猫就跳到她的怀里,安稳地打瞌睡,在素芭用她柔软的手指,抚摸它的颈和背的时候,它对她的催眠非常欣赏。
  在高级动物里,素芭也有一个伴侣,可是很难描述这女孩子和他的关系,因为他会说话,而他说话的才能并不能使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。他是贡赛的最小的儿子,名叫普拉达,是一个懒汉。他的父母在费尽心思以后,认为他永远没有独立生活的希望了。但是浪子也有占便宜的地方:虽然他们家里人厌弃他们,但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是受欢迎的。因为不受工作的牵制,他们变成了公共财产。就像每个市镇里都需要一块空旷的场地,让大家可以自由呼吸,一个村落也需要两三个有闲人士,能够陪人消磨时间,因此,如果我们懒得工作,又想要一个伴儿,这样的人是可以找得到的。
  普拉达最喜爱钓鱼。他消磨了许多时间在这上面,几乎每天下午都看见他在钓鱼。因此他常遇见素芭。不管他干什么,他都喜欢有个伴。而在钓鱼的时候,一个沉默的伴侣是最好不过的了。普拉达为了素芭的沉默而尊敬她,因为大家都叫她素芭,他就叫她素,以表示他对她的好感。紧芭总是坐在一棵合欢树下,普拉达坐得略远一些,抛下他的钓丝。普拉达带来了一点蒟酱,素芭就替他调弄。我想,她一直坐在那里看着,热切地希望能给普拉达帮个很大的忙,真正对他有些用处,用一切方法来证明她在世界上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。但是在这里实在无事可做。她就转而祈求“造物者”给她一种非凡的权力,用一个惊人的奇迹使得普拉达惊叫起来:“哎哟!我真没想到,我们的素会有之么大的本领!”
  想想看!如果素芭是一个水神,她也许会从河里慢慢地漂浮出来,把蛇王头顶上的宝石送到渡头上。那时候,普拉达也许会放弃这没出息的钓鱼生活,跳到水晶宫里去,看见在那银宫的金床上的不是别人,正是小哑巴素芭,巴尼康达的孩子!是的,我们的素,这个珠光闪闪的宝城的国王的独生女。但也许不是,这是不可能的。并不是任何事情都真正是不可能的,只是素芭并没有诞生在帕他普①的宫廷中,而是生在巴尼康达的家里,她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贡赛家的孩子大吃一惊。 ①意为“幽冥界”。
  她渐渐地长大了,渐渐地开始认识她自己,一种新的无法形容的意识,像海心的潮水一样,当月圆的时候,从她心中卷过。她看见了自己,询问着自己,但是得到的答案没有一个是她所能了解的。
  有一次,在一个月圆的深夜,她慢慢地打开了门,羞怯地向外窥看。月圆时节的“大自然”,像寂寞的素芭一样,正在俯视着酣睡的大地。她的强壮的、青春的生命在她身上跳动:欢乐和悲哀充溢她的全身;她达到了她自己的无穷寂寞的边缘,甚至越过了这个边缘。
  她的心情沉重,而她说不出来!在这个沉默、忧伤的“母亲”的身边,站着一个沉默、忧伤的女儿。
  她的婚姻问题使她的父亲十分担心和着急。人们责怪他们,甚至谈到要把他们撵走。巴尼康达是富裕的;他们一天吃两顿加哩鱼;因此他的仇人也不少。后来妇女们也来干涉了,巴尼康达出去了几天。不久他回来了,他说:“我们一定要到加尔各答去。”
  他们准备到那生疏的地方去。素芭的心情像浓雾笼罩着的清晨一般沉重,她哭起来了。
  这些日子里累积起来的无名的恐怖,使她像一头沉默的畜生似的紧跟在她父母的身后。她的眼睛张得大大的,在他们的脸上搜索着,仿佛想探察出一点事情。但是他们没有说出一句话,有一个下午,普拉达正在钓鱼的时候,他笑起来:“素,他们到底给你找到新郎了,你就要出嫁了!你可别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呀!”接着他又专心钓鱼去了。就像一只受伤的母鹿眼睁睁地望着猎人一样,素芭在无言的痛苦中望着普拉达,好像说:“我得罪你了吗?”那一天她不再在她的树下坐着了。巴尼康达睡过了午觉,正在他卧房里抽烟,素芭在他脚边坐下来,凝视着他,突然放声大哭。巴尼康达想尽办法安慰她,他的脸上也沾满了泪痕。
  他们决定明天到加尔各答去。素芭到牛棚里去和她童年的同伴道别。她用手掬食来喂它们;她拥抱它们的脖颈;她望着它们的脸,滚落下来的眼泪替她说了话。这一夜是十日的晚上。素芭走出她的屋子,扑倒在她亲爱的河边的草地上,她仿佛要伸臂抱住大地——她的强壮,沉默的母亲,她想说:“别让我离开你,母亲。抱住我吧,就像我拥抱你一样,把我紧紧地抱住。”
  有一天,在加尔各答她的家里,素芭的母亲给她加意地打扮了一番。她把她的头发扎上,用纱带结了起来,给她戴上首饰,想尽办法来破坏她天然的美。素芭的眼睛充满了眼泪。她的母亲怕她把眼睛哭肿了,就狠狠地骂她,但是她的眼泪还是不断地流下来。新郎带着一位朋友来相亲。看到神人降临,来挑选献祭的牺牲的时候,她的父母忧惧得要发晕了。
  她的母亲在把她送给相亲的人看以前,在房间里大声地教训她,使得她加倍地哭泣。那位大人对她细看了好一会之后,评定说:“还不错。”
  他特别注意到她的眼泪,认为她一定有一颗温柔的心。他把这算做她的长处,就是说,这颗心现在为了离开父母而难过,以后一定也是一件有用的东西。像蚌珠一样,这孩子的眼泪只是增加了她的价值,他没有别的意见。
  他们查过历书,在一个吉日举行了婚礼。把她们的哑女交给别人以后,素芭的父亲就回家去了。感谢上天!他们今生的种姓和来世的安全都有了保障!新郎在西方工作,婚后不久,他就把他的妻子带走了。
  不到十天,人人都知道新娘是个哑巴!至少,如果有人不知道,那也不是她的过错,因为她没有欺骗任何人。她的眼睛把一切都告诉人家了,虽然没有人了解她。她望着每一个人的手,说不出话来;她怀念着那些从小熟识的面孔,那些能够了解一个哑女的语言的人的面孔。在她沉默的心中,不断地发出无声的哭泣,只有“心灵的探索者”才听得见。
  她的主人耳目并用,又做了一次仔细的考察。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,而且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,他又娶了一个会说话的妻子。

  这个故事能让你认识真实的生活。仿佛一切都被这个故事道尽了,从生命中难以避免的伤害,到心灵轻妙的芬芳,再到现实的沉重以及它那果实的厚味。
  因为造物主一时的吝啬,素芭失去了和常人交流的一般途径。虽然父亲很疼爱她,可是母亲却像讨厌自己身上的污点一样讨厌她。她的婚事俨然成了一个难题。村里的人甚至当着她的面议论她,他们也许并没有恶意,只是忽略了她也是有感觉有知觉的人。
  读到这里,难免会担心,不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,素芭会不会变得心神不宁?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会不会觉得无所适从?她将如何选择自己心灵的方向?我们可以从她的眼神中,慢慢地去寻求答案。她那双垂着长睫毛的大黑眼睛,总是直接和她的灵魂深深相连,这是不经掩饰的深刻和动人。于是我们看到,素芭其实并不孤独。
  正如里尔克所说的:“如果你在人我之间没有和谐,你就试着与物接近,它们不会遗弃你。”素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了温暖和慰藉。小溪的微语、鸟儿的鸣唱、树叶的轻响,还有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了解、相互喜欢的牛、山羊和小猫……它们延绵着爱的永恒,为素芭轻轻地分担着寂寞。
  如果素芭的生活一直就在这样宁静的芬芳中持续下去,那就是很美好的童话了。可是,泰戈尔要写的不是童话,而是真实的生活,现实的枝枝杈杈总是会在应当的时候扯你一下。比如搬家,比如婚事。素芭的父亲因为富有而遭到村人的仇视,他们不得不搬往加尔各答。可是素芭舍不得离开,这里有她熟悉的大地母亲,还有她喜欢的普拉达。在写到素芭对普拉达的情感时,夹叙夹议的惯常笔法中加入了独白式的古典浪漫幻想,素芭在虚拟的时空中确定自己的存在,借以实现当下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。
  在此,不得不再次感叹大师的伟大。即便读到这里,此后故事如何发展仍然难下定论。结尾多少是有些出人意料的,可仔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。结尾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,却又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。于是我们停在那里,觉得仍然未能从故事中走出。也对,谁能从真实的生活中走出来呢。

故事梗概:故事讲述了名叫素岂细妮和素哈细妮的女孩。为了使她们的名字相似,父亲就给她取名叫素芭茜妮。现在大家都简称她素芭。根据惯例,她的两个姐姐经过相看和赔送礼钱才嫁出去。现在,这个最小的女儿犹如一块沉默的重石,压在她父母的心上。

大家都以为不会说话的人,也就不会有感觉。因此,他们就经常当着她的面表示对她前途的忧虑。她从小就知道,由于神仙的诅咒她才降生在父母家里。因此,她总是企图避开人们的目光,独自呆在一边。

特别是她的母亲,总是把她看成是自己身上的一种残疾。因为在母亲看来,女儿与儿子相比就更加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——她认为女儿的某种缺陷是自己羞耻的根源。素芭的父亲爱她似乎胜过爱其他的两个女儿;她的母亲却把她看成是自己身上的一个污点,对她十分讨厌。

素芭虽然不会说话,但她却有一双缀着长长睫毛的黑黑的大眼睛;她那两片嘴唇在表达某种感情的时候,宛如两片娇嫩的花瓣,在不停地抖动着。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,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办到,有时候还要经过翻译过程;就是这样,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准确地表达。

如果缺乏表达能力,还常常发生错误。但是她那双黑黑的大眼睛,根本不需要翻译就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。哑人自有生以来除了面部的表情就再也没有别的语汇,但是他们眼睛的语汇却是无限丰富、无比深沉,就像清澈的天空一样,成为黎明与黄昏、光明与阴影的宁静的游戏场所。

这位失去话语的哑女就像大自然一样,具有一种孤僻的庄严性格。一般的孩子,对她都怀有一种恐惧心理,所以都不和她在一起玩耍。她就像寂寞的中午一样,显得沉默和孤独。

出处:出自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拉宾德拉纳特·泰戈尔的《素芭》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:

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。祖国的沦亡、民族的屈辱、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,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,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。

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、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,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,创作思想是明确的,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。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,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,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。

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。印度人民尊崇他、热爱他,称他为诗圣、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。

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。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,并给予有力的支持。

这位举世闻名、多才多艺的作家,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,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,12部中长篇小说,一百余篇短篇小说,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、哲学、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、游记、书简等。

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《吉檀迦利》,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《故事诗》和《两亩地》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。脍炙人口的《喀布尔人》、《素芭》和《摩诃摩耶》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。



当给这个女孩子取名叫素芭细妮的时候,谁会料到她会成为一个哑巴呢?她的两个姐姐   名叫素岂细妮和素哈细妮。为了使她们的名字相似,父亲就给她取名叫素芭细妮。现在大家   都简称她素芭。   根据惯例,她的两个姐姐经过相看和赔送礼钱才嫁出去。现在,这个最小的女儿犹如一   块沉默的重石,压在她父母的心上。   大家都以为不会说话的人,也就不会有感觉。因此,他们就经常当着她的面表示对她前   途的忧虑。她从小就知道,由于神仙的诅咒她才降生在父母家里。因此,她总是企图避开人   们的目光,独自呆在一边。她常常在想:“如果大家把我忘掉,那该多好哇!”但是谁能忘   掉痛苦呢?她的父母日夜为她忧虑。   特别是她的母亲,总是把她看成是自己身上的一种残疾。因为在母亲看来,女儿与儿子   相比就更加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——她认为女儿的某种缺陷是自己羞耻的根源。素芭的父   亲爱她似乎胜过爱其他的两个女儿;她的母亲却把她看成是自己身上的一个污点,对她十分   讨厌。   素芭虽然不会说话,但她却有一双缀着长长睫毛的黑黑的大眼睛;她那两片嘴唇在表达   某种感情的时候,宛如两片娇嫩的花瓣,在不停地抖动着。  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,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办到,有时候还要经过翻译过   程;就是这样,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准确地表达;如果缺乏表达能力,还常常发生错误。   但是她那双黑黑的大眼睛,根本不需要翻译——就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。这双眼睛   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,时而睁得大大的,时而闭得严严的,时而炯炯有神,时而悲楚暗   淡;有时就像西垂的月亮一样,凝视着前方;有时又像急速的闪电,在四周闪亮。哑人自有   生以来除了面部的表情就再也没有别的语汇,但是他们眼睛的语汇却是无限丰富、无比深沉   ——就像清澈的天空一样,成为黎明与黄昏、光明与阴影的宁静的游戏场所。这位失去话语   的哑女就像大自然一样,具有一种孤僻的庄严性格。一般的孩子,对她都怀有一种恐惧心   理,所以都不和她在一起玩耍。她就像寂寞的中午一样,显得沉默和孤独。   二   这个村子名叫琼迪布尔。村里的一条河,是孟加拉邦的一条小河,犹如中产阶级家庭的   女儿一样;它流程不长;这条优美苗条的小河,为保护自己的河岸而勤奋地工作着;它仿佛   与两岸村庄里的所有人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。在河的两边是人们的房舍和绿树成荫的高大河   堤。这条小河——村中的拉克什米①,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过低地,怀着欢快的心情忘我地做   着无数的善事。   ①拉克什米: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幸福女神,毗湿奴的妻子,以美貌著称。   巴尼康托的房舍紧靠着河岸。过往船夫可以看到这家的竹篱笆,八顶草棚,牛栏,仓   房,草垛,合欢树和长满芒果、木棉、香蕉树的果园。我不知道在这些家产中间是否有人注   意到了这个哑女,不过她的活一做完,她就来到这河边。   大自然仿佛是要为她弥补不会说话的缺陷,仿佛是在为她述说心语。河水淙淙,人声喧   腾,渔民哼着小曲,百鸟在啼鸣,树木发出婆娑声——这一切都与周围的运动融会在一起   了,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,冲击着这位少女永远平静的心灵彼岸。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   和形形色色的运动,就是这个有着花瓣式的大眼睛的哑女——素芭的语言,也是她周围世界   的语言;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默默无语的星空,只有手势、表情、歌声、哭泣和叹息。   中午,船夫和渔民们都去吃饭,家里的人正在午睡,鸟儿不再啼叫,渡口上船已停运;   人类世界仿佛突然信停了一切活动,变成一座可怕而孤独的雕像。这时候,在炎热而广阔的   天宇之下,只有一个默默无声的大自然和一个默默无声的哑女,在面对面地静坐着——一个   置身于火热的阳光下,而另一个则坐在一棵小树的荫影里。   素芭也并不是没有知心朋友的。牛栏里的两头母牛——绍尔波西和班古利,就是她的好   友。它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姑娘呼叫自己的名字,但是它们却熟悉她的脚步声——这是她   的一种无言的亲切的声音。通过这声音。它们比通过语言更容易了解她的心。素芭什么时候   爱抚它们,斥责它们,哄劝它们,对这一切它们比人还了解得深切。   素芭一走进牛栏,就用双手搂着绍尔波西的脖子,把自己的面颊紧紧地贴在它的耳朵上   偎擦,而班古利就一边用温柔的目光望着她,一边舔她的身体。这个女孩每天照例三次来到   牛栏里,此外她还不定时地前来拜访;每当她在家里听到某些刻薄的话语,她就立即来到她   那两个哑巴朋友身边——而它们从她那富有忍耐性的沉郁的目光中,凭着一种朦胧的洞察   力,仿佛已经体察到姑娘的内心痛苦;它们走近素芭的身边,用犄角轻轻地抚弄她的手臂,   企图以无言的同情来安慰她。   除了两头母牛,还有一只山羊和一只小猫,虽然素芭对它们的友谊并不都是一样的,可   是它们对素芭倒表现出相当的亲热。那只小猫不论白天还是黑夜,一有机会就不知羞愧地趴   在素芭温暖的怀里,甜蜜地打着瞌睡。每当素芭用温柔的手指抚摸它的脖颈和后背的时候,   它就特别容易进入梦乡,因此它一再向素芭表示,希望她那样做。   三   在高级动物中间,素芭还结识了一个朋友,但是很难断定,姑娘和他的友情究竟有多   深,因为他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;所以,在他们俩之间就没有共同的语言。   贡赛家里的小少爷,名叫普罗达普。这个人非常懒惰。他的父母经过多次努力之后,已   经不再指望他能为改善家庭境况而做点什么事情。懒惰的人倒也有一个好处:虽然亲人们厌   弃他,可他却成了那些与他无亲无故的人们所喜爱的对象,因为他既然不做任何事情,也就   成为公共财产了。这就像在城里,要有一个半个不属于任何人家的公共花园一样,那么在乡   下,也特别需要有几个不做事的公共闲人。什么地方由于工作、娱乐缺少人手,他们就可以   到那里去帮忙。   普罗达普的主要爱好是执竿垂钓。钓鱼消磨了他不少的时光。每天下午,几乎都可以看   到他在河边从事这项工作。因此,他与素芭差不多经常见面。不论做什么事情,只要能有一   个伙伴,普罗达普就很高兴。钓鱼的时候,能有一个不会说话的伙伴,那是最好不过了,因   此,普罗达普对素芭很尊敬。大家都叫她素芭,而普罗达普却亲昵地叫她“素”。   素芭坐在一棵合欢树下,普罗达普坐在离她不太远的地方,执着钓竿,望着水面。普罗   达普带来了一些蒟酱叶,素芭就亲自为他调弄好。我感到,她这样长时间坐在那里望着,是   想对普罗达普有所帮助,为他做点什么事情,她用各种方法向他表示:她在这个世界上也并   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。但是,这里真的没有事情可做。这时候,她就默默祈求神仙赋予她   一种非凡的能力——她希望一念咒语,就会突然创造出这样一种奇迹来,使普罗达普看见就   会惊异地说:“哎呀!我真没有想到,我们的素有这样大的本事!”   请你们想想看!假如素芭是水神公主,她就会慢慢地游出水面,把蛇王头上的一块宝石   送到岸边。那时候,普罗达普就会放弃他那项下贱的钓鱼职业,带着那块宝石潜入水底,而   且会在那里看到,是谁坐在那银光闪闪的水晶宫里的金色宝座上。那是巴尼康托家里的哑女   ——我们的素,她就是这个珠光闪烁的静谧的王宫中的唯一的公主。难道这不可能吗?这是   完全可能的!其实,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。不过,素芭不是生在无臣民的水下王族之家,   而是生在巴尼康托的家里,而且她也没有办法使贡赛家里的少爷——普罗达普感到惊讶。   四   素芭的年龄渐渐大了。她仿佛渐渐地感触到了自己。一种新的无法形容的意识力,仿佛   是在月圆之日从大海涌来的一股潮水,在填补着她心灵的空虚。她望着自己,想着自己,询   问着自己,但是她却得不到答案。   在一个深沉的月圆之夜,她打开卧室的门,胆怯地探头向外窥视。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就   像素芭一样,正在俯视着孤独酣睡的大地——她那充满青春的欢乐、激情、忧伤的无限孤寂   的生活,完全达到了最后的极限,甚至大大地超过了它,可是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一个   沉默、忧伤的少女,就这样伫立在沉默、忧伤的大自然身边。   在这方面,肩负着女儿重担的父母,心里是焦虑不安的。人们开始谴责他们,甚至传说   要把他们从村里赶出去。巴尼康托的家庭比较富裕,每日两餐有鱼有米,因此他的仇人也不   少。   夫妻俩经过详细商量之后,巴尼康托到外地去了一些日子。   最后他回来了,说道:“走吧,到加尔各答去。”   他们开始为到外地去作准备工作。素芭的整个内心犹如被浓雾笼罩的朝霞一样,完全浸   沉在泪水里。这些天来,她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,就像一头沉默的牲畜一样,紧跟在父母的   身后。她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,望着他们的脸,企图探听到一点儿消息,但是他们什么都没   有对她讲。   有一天下午,普罗达普拿着钓鱼竿,笑着对她说:“喂,素!是不是家里给你找了一个   女婿,你要出嫁了?你可别把我们给忘了!”说后又去专心钓鱼了。   素芭像一头受伤的小鹿望着猎人那样,注视着普罗达普,仿佛在默默地说:“我有什么   对不起你的地方呀?”这一天,她没有再坐在树下。巴尼康托睡过午觉,正在卧室里吸烟,   素芭坐在父亲的脚下,望着他的脸哭了起来。最后,巴尼康托想安慰女儿几句,可是从他那   干瘦的面颊上也流下了眼泪。   他们已经决定,明天到加尔各答去。素芭走进牛栏,向她的童年的朋友告别,亲手为它   们加了草料,搂着它们的脖颈,用一双蕴含着话语的眼睛,再一次深情地望着它们——   她那一双花瓣似的眼睛扑簌簌地滴着泪水。   这一天,正是月圆的夜晚。素芭走出卧室,来到她从小就熟悉的河边,扑倒在绿茸茸的   草地上——仿佛她要用双手抱住大地——这位巨大而沉默的人类母亲,并想对她说:“你不   要让我走呵!母亲!你也像我拥抱你一样,伸出双手紧紧把我抱住吧!”   一天,在加尔各答的一座住宅里,素芭的母亲在仔细地为她梳妆打扮:把她的头发扎起   来,编成发辫,在发辫上扎上彩带,给她戴上首饰——这样就破坏了她那自然的美。素芭的   两眼在流着泪水。她母亲担心她会把眼睛哭肿,于是就狠狠地责骂她,但眼泪是不会顺从责   骂的。   新郎和他的朋友一起来相亲了。新娘的父母焦虑不安地忙乎起来,仿佛是天神亲自降临   人间,为自己挑选祭畜来了。母亲在背后大声训斥女儿,致使素芭的眼泪加倍地流淌。就这   样她被带到了来相亲的人面前。   相亲的人看了好一会儿,说道:“还不错。”   特别是当他看到姑娘啼哭的时候,就意识到:“她一定有一颗温柔的心。她今天在与父   母分别的时候这样难过,那么将来对我也会是如此。”姑娘的眼泪只会提高她的身份,这就   如同珍珠会提高海蚌价格一样。因此,他再也没有说什么。   查过历书之后,在一个吉日良辰为他们举行了婚礼。素芭的父母把哑女交给别人之后,   就回到乡下的家里去了——   他们的种姓和来世都有了保障。   新郎在西部地区工作。婚后不久,他就带着妻子到那里去了。   没过一周,大家就知道了,新媳妇是个哑巴。如果谁还不知道的话,那也不是她的过   错。她并没有欺骗任何人。她的两只眼睛已经述说了一切,可是并没有人能理解。她望着四   周,说不出话来。她看不到懂得哑人语言的、从小就熟悉她的那些人的面孔。在这个小姑娘   永远沉默的心中,发出了一种无休止的不可名状的哭泣,但是除了神仙再也没有谁能听到。   这一次,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,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。   (1893年1月)

素芭一出生便不会说话,父母都认为她不详。她身边也只有帕勒达帕一个人类朋友。在素芭长大后,父母便把她像畜生一样卖到了加尔各答。她的丈夫先没发现她不会说话,待发现后便又立马换了一位新妻子。

评论精选:

13985112235::泰戈尔的《素芭》故事梗概100到150字 -
越庞______ 从前有个哑女孩叫素芭,父母对她的嫌弃·新郎对她的不屑都使她难过,善良美丽的她只能暗自伤心.

13985112235::泰戈尔的小说《素芭》讲的是什么? -
越庞______ 这个故事能让你认识真实的生活.仿佛一切都被这个故事道尽了,从生命中难以避免的伤害,到心灵轻妙的芬芳,再到现实的沉重以及它那果实的厚味.因为造物主一时的吝啬,素芭失去了和常人交流的一般途径.虽然父亲很疼爱她,可是母...

13985112235::印度泰戈尔的《素芭》的简介内容 -
越庞______ 当这个女孩子起名叫素芭细妮的时候,谁会想到她竟是一个哑巴呢?她的两个姐姐名叫素可细妮和素哈细妮,为了使名字相似,她的父亲把最小的女儿起名叫素芭细妮.大家为了方便,都叫她素芭. 她的两个姐姐都照例赔了钱好不容易嫁了出去...

13985112235::《素媛》故事梗概500字 -
越庞______ 《素媛》剧情介绍 一个飘雨的早晨,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醉醺醺的大叔,被强行拉走,遭受到了此生最为不堪回首的伤害.此事给她幼小的心灵和肉体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重创.同时,素媛的家庭也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与冷漠.然而,希望就是在荆棘密布中缓缓升起.究竟,素媛一家如何再次寻觅到生活的光

扩展阅读

  • 提供一下以下小说的内容梗概
  • 求这些书的内容简介!急!!!
  • 《愿望的实现》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?
  • 世界文化常识pdf
  • 素芭读后感二年级
  • 《童年》梗概作文
  • 《素芭》读后感
  • 素芭告诉我们什么
  • 《素梅》的鉴赏
  • 素芭讲了什么道理
  • 素芭故事概要
  • 紫钗记简介及故事梗概
  • 素芭的故事读后感
  • 《南柯记》故事梗概
  • 素芭主要讲了什么
  • 紫钗记故事梗概500字
  • 联系电邮
    © 江苏知识网